解读 YouTube 官方博客:短视频的八大常见误区与我的看法
YouTube 官方在去年发布了一篇题为“短视频真相:揭秘 YouTube 短片的常见误区”的博客文章。这篇文章列举了八个关于短视频的普遍认知误区,我们可以从中了解 YouTube 官方目前对短视频的定位和看法。
我认为这八个所谓的“常见误区”中,有些确实反映了事实,而有些则带有官方宣传的意味。下面我将逐一进行分析:
误区一:短视频只面向“千禧世代和舞蹈挑战”
- YouTube 官方说法: 短视频并非只针对特定年龄段或内容类型。虽然舞蹈挑战和流行音效很受欢迎,但短视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从教育片段到快速教程、喜剧小品和幕后花絮,几乎每个细分领域和受众都能找到短视频。
- 我的看法: 我完全同意这一点。这反映了当前短视频内容的真实现状。几乎任何以长视频形式呈现的内容,现在都有对应的短视频版本出现。例如,几个小时的人物访谈会被剪辑成许多短片发布。传统长视频的各种内容形式都已“入侵”或以某种方式转化为短视频呈现。
误区二:短视频不会推动长期增长
- YouTube 官方说法: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短视频是接触新观众和多元化观众的有力工具。它们帮助观众发现新的兴趣,向全新受众介绍你的内容,并为频道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 我的看法: 我也同意这个结论。短视频的出现确实为一些原本只做长视频的创作者打开了新的流量通道。很多观众是通过短视频发现创作者,然后 YouTube 注意到这一点,并在用户的首页推荐该创作者的长视频,从而让观众有机会接触到长视频内容。无论效果大小,它确实构建了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误区三:制作优质短视频需要昂贵的设备
- YouTube 官方说法: 短视频的美在于其易用性,智能手机是主要工具,基本的光线和画面稳定通常就是制作吸引人短视频所需的一切。
- 我的看法: 对于“创作门槛低”这一点,我部分同意。就像长视频一样,很多时候一个手机就足够开始创作了。YouTube 强调这一点,可能是想让大家在认知上觉得短视频不像长视频那样“严肃”,可以非常简单、直接地开始。这种表达旨在降低大家对创作的恐惧,类似于早期博客只有记者、作家能写,而微博、Twitter 出现后人人都能发声。 但我想强调的是,真正做好短视频,实则比做一篇好的长视频更难。它的难度不在于凑时长,而在于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呈现足够的信息和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短视频尽管很短,依然没有播放量——观众很快就划走了。所以,“易于创作”是真的,但“易于做出爆款或高质量内容”并非如此简单。
误区四:短视频无法变现
- YouTube 官方说法: 短视频能够赚钱。YouTube 已推出了短视频收益分成模式,创作者可以通过信息流广告获得收益。此外,还开通了打赏、赞赏等多种 monetized 方式。短视频还能帮助引导流量到长视频内容。
- 我的看法: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我完全同意。虽然短视频的千次播放收益(RPM)可能远低于长视频(可能是几十分之一),但其播放量潜力巨大。我在社群里分享的后台截图显示,一些长视频赚不到钱的人,通过短视频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尽管单位收益低,但短视频更容易出现爆款,播放量可能是长视频的几百甚至几千倍,足以弥补单位收益的差距。引流至长视频的功能也是事实。
误区五:YouTube 短视频与其他短视频平台一样
- YouTube 官方说法: YouTube 短视频是唯一能与现有 YouTube 生态系统无缝集成的短视频内容,利用了 YouTube 庞大的音乐库、编辑工具和庞大的观众群(27亿用户),提供独特的体验。
- 我的看法: 这一点我认为带有较强的宣传色彩。它说“与其他平台不同”,这确实是废话,哪个平台会和竞品无缝集成?它强调与 YouTube 生态集成,但实际上,短视频和长视频在 YouTube 上像是两个被硬生生放在一起的系统。推荐算法和入口都不同,你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的 APP 被强行整合。尽管后台数据可以放在一起看,也能访问音乐库并有专门的编辑工具(这个工具功能非常基础,大家更多使用剪映等第三方工具),但这远非“无缝集成”。 相比之下,TikTok 才是真正将短视频和长视频自然地融合在一个 APP 内(从最初的短视频逐渐支持更长时长)。YouTube 的这种区分,我倾向于认为是一种宣传策略。
误区六:短视频会损害长视频内容的表现
- YouTube 官方说法: 没有证据表明短视频会对长视频产生负面影响。目标是让观众以他们喜欢的格式接触创作者。短视频观看节奏快,倾向于接触更广泛的内容范围,这为创作者提供了独特的增长机会。
- 我的看法: 我同意 YouTube 的判断。我不认为 YouTube 会在算法层面故意牺牲长视频来推广短视频,这两个是不同的团队负责,这样做不符合平台的长期利益。如果你的长视频在你发布短视频后播放量下降,更有可能是你长视频本身质量或内容的问题,而不是因为发了短视频。 长视频主要是“点播”机制(用户主动搜索或浏览选择),而短视频是“刷到即遇”机制。短视频的快速浏览特性使得观众在单位时间内接触到更多不同的创作者和内容,这提供了一种“浅层介绍”的机会,就像大型相亲市场一样,能让你快速遇见很多人。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特别是新博主可以通过短视频获得曝光,再将观众转化为长视频的观看者。
误区七:只有使用热门音乐的短视频才有效
- YouTube 官方说法: 虽然热门音效可以提高曝光度,但创意内容和独特的创意同样可以取得成功。热门音效并非必须。
- 我的看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 TikTok 等平台,使用热门音乐确实是提高推荐几率的重要因素。因为热门 BGM 可以在不同视频之间建立“共性”,系统容易通过这种共性进行关联推荐。一些人甚至会采用将热门 BGM 音量调到很小以“欺骗”系统的做法。 但当前情况有所变化。YouTube 承认热门音效仍有影响,但强调内容和创意的重要性。虽然你现在依然会听到人建议使用热门音效,但我不建议过度依赖这种“走后门”式的技巧。这种心思和精力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内容创作本身。专注于创作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无论是否使用热门音乐,内容为王依然是真理。
误区八:你无法用短视频建立社区
- YouTube 官方说法: 短视频可以培养强烈的社区感。
- 我的看法: 我强烈不同意这一点。短视频的留言和点赞比例远低于长视频,观众大多是快速刷过,即便看到评论区热闹,也很少深入互动或产生“找到同类”的社区感。 我认为 YouTube 官方在这里夸大了短视频在建立社区方面的作用。长视频的评论区互动都非常有限且混乱,更不用说消费模式更碎片化的短视频。很多观众看短视频甚至不会关注是哪个频道发布的(尤其是不露脸或内容非个人分享的)。YouTube 平台本身的“社区感”就非常松散,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建立紧密联系的社区概念相去甚远(即使是付费会员也很难形成线下的朋友关系)。回复评论、点赞等互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强大社区感”,官方的说法更像是一种宣传。
总结
总的来说,YouTube 官方的这篇博客将事实与宣传夹杂在一起。它将短视频定位为“对所有规模和领域的创作者都有价值的工具”,这一点我是同意的。我会建议大家长视频和短视频都去尝试,特别是新博主,可以将短视频作为一个入门和训练工具。
通过揭示这些“误区”,我们可以看到 YouTube 官方对短视频潜力的认识以及他们希望创作者利用短视频来发展频道和扩大受众。利用短视频来“发展频道”是可行的,但指望用它来建立所谓的“紧密联系”的社区可能并不现实。那种联系更多的是观众通过短视频“接触到”了你,而非建立了深厚的双向关系。
不要害怕尝试短视频,将其视为一个有趣的探索和进步机会。
0 评论